茅台红·寻美东方(海岸线)广州启幕,以潮汐为弦,奏响东方美学的世界回响

糖酒快讯 + 关注 1个月前
导读:立足中国文化,打造新世界葡萄酒东方典范

立足中国文化,打造新世界葡萄酒东方典范

 

文 | 罗玉婷

 

4月27日,珠江潮涌,海风拂面。茅台葡萄酒“寻美东方”第二季——“茅台红·寻美东方(海岸线)”活动在广州启幕。如果说第一季的“黄河线”是顺着时间脉络而上,探寻中华文明的根系与厚重,那么这一季的“海岸线”则是一场向海而行的征途,以珠江为起点,串联起中国绵延万里的海岸线,向世界展现东方文明的开放胸襟与进取姿态。

 

广州,这座千年商埠,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改革开放的南大门。在这里,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锐意交织成独特的城市肌理。茅台葡萄酒选择此地启幕,既是对岭南文化兼容并蓄的致敬,亦是对中国葡萄酒行业破局突围的实践。以文化为锚,以创新为帆,茅台葡萄酒正致力于让葡萄酒从“高阁”走向市井,从“舶来品”化身“东方雅酿”。

 

潮起珠江

寻美东方新章

 

午后两点,嘉宾从广州大沙头港登上游船,沿珠江缓缓而行。珠江,这条贯穿广州的“黄金水道”,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瓷器、丝绸与茶叶由此扬帆,将东方美学传向世界。

 

嘉宾凭栏远眺,两岸高楼如琴键般起伏,中山大学、广州塔、星海音乐厅、广东省博物馆等地标依次掠过,仿佛在诉说这座城市的千年传奇。从秦汉时期的古港,到唐宋时的“蕃坊”,明清时的十三行,再到今日的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广州始终是中国与世界对话的前沿。作为中国南方大港,广州港的年吞吐量早已突破6亿吨,而这座城市的消费活力,亦如港口货轮的桅杆般高耸——它是进口商品的试验田,更是酒类消费的风向标。

 

 

广州港连续多年吞吐量稳居全球前十,这里不仅是物流枢纽,更是文化交融的码头。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昌黎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林辉认为:“广州自古便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枢纽,不仅创造了融通共赢的贸易传奇,更让开放包容的精神深深融入了这座城市,‘云山珠水韵,雄直广府风’正是广州文化的写照。茅台葡萄酒“寻美东方”来到广州,既要挖掘中国港口城市的文化基因,让葡萄酒产业扎根于这片消费热土。

 

 

茅台葡萄酒在本次活动上表示,茅台葡萄酒“寻美东方(海岸线)”的启动,要找寻东方葡萄酒的多元化消费,创造现代都市风貌与东方葡萄酒的多场景表达;要用更符合国人饮酒习惯和品味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美好生活的需求;要以沿着祖国四海广阔的海岸线,以“新世界葡萄酒东方典范”为旗帜,传递生活与文化的多元可能,绘就新的启航图。

 

作为中国酒类消费的风向标,广东市场常年被进口葡萄酒占据,以茅台葡萄酒为代表的中国葡萄酒近年来坚持不懈地在广州做品牌、做市场,以文化破局,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中国葡萄酒的态度——不做西方葡萄酒的复刻者,而是要做东方美学的表达者。

 

从黄河到海岸,从黄土到海洋,茅台葡萄酒要寻的不仅是东方的风景之美,更是中国人自己的生活方式。

 

雅集岭南

美酒与文化的东方共鸣

 

暮色初降时,位于广州官洲岛的主会场悄然化身一方东方美学秘境。还未步入会场,先闻古筝与琵琶声如珠落玉盘,应和着珠江千年潮声;白兰花的清雅、榕树根的湿润、老茶仓的木质沉香,与茅台葡萄酒的馥郁芬芳交织,留下嗅觉的独特标记;岭南园林的青砖黛瓦间与葡萄酒的琥珀光泽交相辉映;浅酌一口岁月杯中美酒,单宁的韵律与岭南文化的厚重相融。

 

嘉宾以“听、闻、赏、品”四感入境,心随境转,一个转身便置于茅台葡萄酒精心构建的东方美韵之中。套圈、投壶、制漆扇等传统游戏则展现了东方文化活泼灵动的一面,让嘉宾们流连忘返,玩得不亦乐乎。

 

 

一段《国潮醒狮》舞拉开晚宴序幕。醒狮腾跃间,鼓点铿锵如潮,岭南的市井烟火与中原的写意风骨在此刻水乳交融。当舞蹈《只此青绿》的演员以柔婉身姿勾勒出“海上生明月”的画卷时,现场嘉宾恍若置身千年丝路的月光之下。

 

 

“很多人不知道,岭南与葡萄酒的缘分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结下。”广州航海学院数字经济与贸易学院常务副书记马国华以一段考据为宴席添趣。他提到,唐代广州已出现“海舶载葡萄酒”的记载,宋代文人更以“葡萄熟时荔子红”描摹岭南风物。“如今,我们以茅台葡萄酒为媒,让岭南敢为人先的精神与东方美学的包容性,在杯中焕发新生。”

 

 

广州是一座时尚之都,茅台葡萄酒到此寻美,更寻找广州人的生活方式。等晚宴结束,一场热闹的茅台红潮音夜表演把气氛推向高峰。音乐、舞蹈、灯光交互,用茅台葡萄酒特调的鸡尾酒为表演渲染上一层酒香。这是茅台葡萄酒在海岸城市发掘的东方之美的另一个侧面,与时俱进、博大包容,而茅台葡萄酒的企业精神亦能与之呼应,奏响东方之美的交响。

 

破局而立

中国葡萄酒的“海岸线突围”

 

当前中国葡萄酒行业正经历冰火交织的变局。数据显示,2024年葡萄酒市场整体销售额仅90.9亿元,较2016年下跌超过80%。行业到了不得不创变求生的关键路口。

 

年轻消费者对传统葡萄酒营销的疏离,倒逼行业重构价值逻辑。“仪式感不应成为门槛,葡萄酒需要回归生活本质。”广东经销商朱先生指出。茅台葡萄酒以“东方美学”破题,将产品从“高脚杯里的奢侈品”转化为“百姓餐桌上的文化载体”,正是对消费趋势的精准回应。

 

广东市场长期被法国、澳洲酒占据,但近年茅台葡萄酒等国产品牌通过“本土化”策略逐渐破冰。首先是在口感上向国人喜爱的易饮、顺口调整,更能搭配百菜百味的中餐;其次是产品的创新,推出更符合年轻人需求的小瓶装、高品质的百元葡萄酒;通过“奔跑的茅台红”“寻美东方”等更本土化的文化营销,让品牌触角触及更广泛的群体,让更多消费者觉得葡萄酒不再是“西餐专属”,而是可以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茅台葡萄酒“寻美东方(海岸线)”品牌活动,恰是这一转型的缩影。随着“海岸线”活动启航,茅台红的寻美版图将进一步延展。未来数月,宁波的渔港帆影、青岛的欧韵红瓦、秦皇岛的碣石遗韵,将串联成一条东方葡萄酒文化的珍珠链。

从黄河的厚重跨越向海岸的开放包容,茅台葡萄酒正以东方之美解构西方范式,以寻常烟火重塑消费认知,书写具有东方特色的的葡萄酒发展之路。当珠江口的晚风拂过茅台葡萄酒的杯沿,传来的不仅是潮汐的回响,还有一个民族品牌在消费浪潮中锚定文化自信的坚定足音。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