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河的酒,好在哪里?

糖酒快讯 + 关注 1周前

“一亿河南人,百亿宋河酒。”

锅圈实业董事长、新宋河掌舵人杨明超曾在多次公开场合中喊出这个目标。

底气何在?2025年春糖会上,宋河酒业以双展亮相,展示核心酿造工艺。透过这一斑,可以窥得其 “一亿河南人,百亿宋河酒”的底气。

展出酿造工艺:踏准行业两大趋势

将“1万余条50年窖龄老窖池”“豫酒唯一12人国评团队”以及“2366微生态酿造技艺”等酿造工艺作为此次亮相春糖的核心卖点,宋河恰是踩准了行业两大趋势。

一是,品质竞赛催生“窖池崇拜”。近年来,头部品牌争相将窖池年限印上瓶身、写入广告语,这场“窖池军备竞赛”的背后,是窖池的“时间刻度”已成为很多消费者评价白酒品质最直观的信任标尺。

二是,口感革命倒逼“大师博弈”。在各大酒企都在争相提升产品口感的今天,国评团队规模直接挂钩酒体设计话语权,可以说在白酒行业,国评大师等同于品质的“免检证书”。

敢把核心酿造工艺在春糖会上“亮家底”,宋河可谓颇有“底气”。

 万条老窖池:成就宋河“窖香幽雅”口感风味

对于白酒酿造而言,老窖池的窖泥经数十年持续发酵,逐步形成稳定、多样化的微生物群落,其代谢活动直接参与白酒风味物质的生成,对酒体风味具有关键作用。所以,老窖池因其岁月沉淀而来的不可复制性,被众多酒企视为稀缺资产。

据了解,目前,宋河酒业拥有1万余条不间断酿造数十年的老窖池,窖泥中栖息着1000多种有益微生物群落,每克窖泥含数亿个功能菌。这些经年累月驯化的微生物,形成了独特的微生态环境,也是宋河“窖香幽雅”口感风味的核心来源。

12位国评大师:科学勾调与风味的“浓香平衡”

在白酒行业,技术团队中是否拥有国家级评酒师早已成为衡量酒企技术实力与品质保障能力的关键指标。在当下行业竞争从产能扩张转向品质创新的背景下,这一指标不仅关乎单一产品的风味稳定性,更是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抢占风味话语权、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

作为豫酒中规模的技术团队,宋河12位国家级评酒大师扮演着“酒体设计师”的关键角色。他们以感官品评结合气相色谱仪等现代科技,对不同年份、风味的基酒进行勾调。通过分层摘酒、分级储存的“六精分”工艺,精准调控酸酯比例,既保留了宋河粮液“香的庄重、甜的醇厚”传统风格,又赋予新品“入口柔顺、余味净爽”的现代口感。

此外,宋河独创的“2366”工艺体系,从原料到酒体设计全程贯穿生态理念,保证了宋河酒54°依然绵柔易饮,38°依然浓香醇厚的酒体品质。    

春糖会“亮家底”背后,宋河三重谋局

此次春糖会,宋河将核心技术悉数展示,显然不止于品牌曝光,其战略意图清晰可辨:

第一,重塑黄淮产区价值坐标。当黔酒、川酒凭“酱香”“多粮浓香”收割品类红利时,黄淮名酒带的集体声量却略显疲软。宋河以“2366”工艺为矛,将黄淮产区的“单粮浓香”升级为“生态浓香”,用“木香坛养”“莲花心曲”等技术标签构建差异认知的同时,也为黄淮产区树立品质标杆,争夺行业话语权。

第二,抢占“技术竞争”高地。当前白酒行业正从营销战转向技术战,老窖池数量、大师团队规模等指标已成为行业硬通货。宋河在春糖会“秀肌肉”,既是对“2366”工艺的自信,也是对“品质派”路线的加码——用可量化、可感知的技术参数,构建差异化认知。

第三,卡位“技术型老名酒”赛道。在茅台强调“12987”、汾酒力推“清蒸二次清”的工艺叙事热潮下,宋河借助春糖“舞台”,将窖池、大师、工艺等“硬指标”转化为消费者可感知的“品质货币”,以十七大名酒的身份,加强自身“技术型老名酒”的品牌认知。

当行业陷入“库存”与“内卷”的泥潭时,宋河春糖会的“资产秀”恰给出一剂清醒剂:老窖池是时间砌筑的壁垒,国评大师是技艺沉淀的活化石,二者叠加的“稀缺性资产”,才是穿越周期的通行证。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