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邓贤辉
泸州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有人说她是诗的沃土,有人说她是酒的故乡。历经千百年的锤炼,璀璨的诗酒文化早已与泸州的一方水土融为一体,成为了最闪亮的文化印记与城市名片。
近日,笔者跟随“高质量发展看川酒”——主流媒体走进川酒产区大型采访活动(第四站)走进泸州,溯源蜀泸大地传承与赓续的酒历史、酒文化,探寻在当前时代语境下泸州产区酒业发展的蓬勃生机,我们也对这个坐落在万里长江黄金水道之上的“中国酒城”,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山河馈赠泸州风土
泸州,位于北纬28°这一神秘的黄金酿酒带之上,是一座因酒而兴的城市,温润空气里的扑鼻酒香,不仅是酿酒匠人辛勤汗水的结晶,更代表着泸州生命的律动。
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四季分明的温润气候和蜿蜒奔流的长沱两江及赤水河,不仅孕育了泸州独有的“水土气气生”,充盈了泸州深厚的酒史人文,并与丰富的物产资源、积淀厚重的文化底蕴,共同成就了这片中国白酒的核心腹地。
探寻泸州酒业发展的深厚历史渊源,世代酿酒的泸州匠人对酒有着一份执着。自秦汉以来,泸州的酿酒匠人们以匠心精神传承、完善酿造工艺,用双手捕捉时间的精华,纳山川灵韵,取自然精粹,将一粒粒粮食转化为滴滴美酒,书写了泸州壮阔的白酒发展史,创造了泸州灿烂的白酒文化。
在这个酒文化的摇篮中,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并用动人的笔触,描绘了泸州的灵气与生机。清代诗人张问陶“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寒香给客橙”的佳句,也在世代传唱中成为了泸州城美、江美、酒美、人美“美不胜收”繁盛景象的最佳注解。
1983年,省辖泸州市正式成立,并确定将酿酒作为全市“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次年(1984年),第四届全国评酒会举办,泸州老窖与郎酒共同登上“中国名酒”榜单,由此,泸州白酒产业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全盛的跃升周期。
到2019年和2020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中国酒业协会还接连授予了泸州“中国酒城”“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称号,推动泸州加速迈进集群化、产区化发展的新征程。
特别是近几年来,泸州大力促进酒业发展,努力夯实品质提升、品牌培育、品位塑造“三品战略”,打造“产品品质卓越、产区品牌响亮、生产工艺精湛、标准体系权威、生态环境优良、文化资源丰富”的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为白酒行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典范,泸州产区也以独特的酿造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白酒的代表符号。
匠心酿造泸州风味
在向“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持续迈进的进程中,泸州产区的独特优势与规模效应正在凸显。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泸州全市现有酒类生产企业328户,其中规上企业137户,占全省50%、占全国15%,已形成以泸州老窖、郎酒、川酒集团为引领,仙潭、玉蝉、三溪3朵“川酒小金花”和巴蜀液、桂康等6户“省原酒20强”企业为支撑,其他规模以上酒企为基底的梯次发展格局,涵盖了“浓酱兼清”等香型,并不断拓展新的酒饮赛道。
与承载着酒史与文化的1573国宝窖池群和泸州老窖博物馆不同,泸州老窖黄舣酿酒生态园则彰显了泸州老窖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一面。作为泸州老窖打造的固态酿造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行业第一、酒曲产能行业第一、综合保障能力行业第一的示范性园区,黄舣酿酒生态园为泸州老窖完成优质纯粮固态基酒产能、储酒产能、包装产能布局提供了重要保障。
走进酒业人向往的圣地郎酒庄园,我们再次被郎酒人的匠心精神所感染,为郎酒人的智慧所折服。这座在大山之中拔地而起的白酒庄园,屹立在赤水河畔,用“庄园”之名,奏响了“左岸”强音,那些陈列在天宝洞的“液体黄金”,足以让郎酒在中国酒业之林中傲视群雄。同时,位于龙马潭区的郎酒“龙马庄园”正在泸州产区的腹地蓄势待发,与郎酒庄园交相辉映。
作为一家集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四川第一大国有酱香型白酒企业,四川省川酒集团酱酒有限公司(下称:川酱公司)正处在稳健发展的上升通道。数据显示,在行业调整的2024年,川酱公司持续完善品牌矩阵体系建设、提高品牌声量,不断提升赤酱亲民系列市场占有率,并实现营收28.23亿元。
而依托于“中国白酒金三角”“中国酱香酒谷”黄金双优区位优势,茅溪镇优质酱酒基地的建设如火如荼。截至现在,茅溪镇已实现了天富、九坝等酱酒产业项目的投粮酿造。未来,在园区全面建成后,茅溪镇也将成为泸州“南翼”最具实力、活力和潜力的重要增长极。
在泸州第二大浓香型优质品牌原酒酿造基地中,玉蝉酒业在“酒二代”钟虞的带领下正焕发出新的风貌。自2019年聚焦“品牌重新定位、产品梳理、组织架构调整、线上+线下融合、市场营销变革、产品创新”推出六大变革举措,玉蝉酒业秉承“良心酒、责任酒”的品牌核心价值理念,逐步走上一条价值夯实之道。
迈进仙潭酒厂,最令笔者印象深刻的则隐匿在厂区中的“布达拉老酒库”,在这座时间馈赠的历史宝库之中,古老而斑驳的古式藏酒建筑和沾满灰尘的酒坛,都讲述着岁月沉淀的痕迹,这些历经时光洗礼的数以万吨的陈年老酒,也成为了潭酒在赤水河畔立足与厚积薄发的根本支柱。
作为中国清香白酒数字化酿酒工厂先行者,醉清风抢抓白酒产业政策调整机遇,全面落实四川省委关于推动“川酒振兴”、建设全国白酒产业链示范区、构筑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新优势决策部署,将古法酿造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汲取力量,发展壮大,为构建泸州“三香并举”格局做出贡献。
立足于泸州产区的自然、人文等区位优势,巴蜀液酒业始终秉承“品质赢天下,服务创未来”的企业经营理念,以原酒及品牌酒生产和销售为主体,不断朝向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集团化的发展目标砥砺前行。
在享有“中国酒镇·酒庄”美誉的纳溪区“清溪酒谷·花田酒地”之巅,还屹立了一座特色酒庄——顺成和酒庄,旗下果露堂原浆布朗李果酒、百乐芝、桑果之约、静怡、梅小梅、李很红、乖乖梅、花浪等品牌不仅连续获得中国酒业协会酒类创新“青酌奖”,其独有的下沉式建筑风格,还荣获了“法国巴黎DNA设计大奖2020景观类年度最佳设计大奖”。
高质量定调泸州风向
酒是泸州的特色优势和支柱产业。在2023年泸州市发布的《泸州市建设世界优质白酒产业集群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中,提出了2025年白酒营收达到1500亿的发展目标。
“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泸州产区紧紧围绕“加快建成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的要求,着力推动全市酒业发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通过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产业链优化等技术创新手段,提升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环保水平和品牌价值等核心竞争力,酒产业“压舱石”和“顶梁柱”的作用更加突出。
同时,在“向新求质、质效齐升”的基本方针下,泸州产区坚决实施“全产业链集聚发展战略、数智赋能创新发展战略、重点项目攻坚注能战略、文化品牌融合发展战略、品质技艺传承提升战略、绿色安全护航发展战略”,从产业链、数智创新、品质提升与文化建设等维度,为产区打造、传统产业融合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在“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泸州产区又将如何保持稳健增长?如何再跨新台阶?
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此次采访活动的座谈会上表示,下一步,全市酒业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将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从“扩产能、强基础”逐步向“塑品牌、拓市场”转变,全面提升泸州产区的核心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水平。
同时,聚焦“新质生产转型、项目攻坚注能、原酒价值提升、建圈强链固本、产业提质倍增”五大重点抓手,加快构建链条集聚完备、品类丰富多样、品牌优势突出、品质安全可靠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建设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
在笔者看来,泸州产区的厚度不仅在于深厚文化与悠久历史,更在于其完善的产业顶层设计。如今,立足于世界级“浓酱双优”名酒产区、世界一流的白酒产业园区的优势基础,泸州产区自我革新、与时俱进,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还将积极为酒业提质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