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大地的历史长卷与山河版图中,秦岭雄浑横亘,宛如天然屏障与生命摇篮;何尊静静伫立,铭刻着古老文明的辉煌;柳林酒散发着独特醇香,穿越时光长河,奇妙地将自然馈赠和人文传承紧密相连。看似独立的秦岭、何尊、柳林酒,实则千丝万缕、不可分割,共同演绎着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独特魅力。
3 月 1 日,2025(首届)柳林酒文化盛典即将盛大启幕,让我们跟随柳林酒一起,在醇厚酒香中探寻三者背后的文化渊源。
登秦岭:触摸祖脉雄浑,感悟文化之魂
秦岭西起昆仑,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 - 大别山及蚌埠附近的张八岭,是中国地理上至关重要的南北分界线,也是1月0度等温线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关键通过地。冬季,它阻挡寒潮南下;夏季,它阻隔海风西进,造就了南北迥异的气候与生态环境。北坡陡峭,自下而上涵盖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 4 种气候;南坡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温暖湿润,河流不冻,土壤偏酸。这种独特的地理与气候条件,为何尊的诞生、柳林酒的酿造提供了无可比拟的自然基础。
盛产柳林酒的柳林镇,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地处灵山脚下,三面环山,南瞻秦岭秀峰,北屏千山余脉,草木繁茂,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 606.5 毫米。秦岭宛如忠诚卫士,为柳林镇阻挡北方凛冽寒潮,涵养温润水汽,孕育出肥沃富饶的关中平原,更为柳林酒的原粮生长营造了绝佳环境。在秦岭的悉心滋养下,柳林当地培育种植的高粱颗粒饱满,淀粉、氨基酸含量高,单宁含量恰到好处,为柳林酒的原酒酿造提供了丰富且优质的营养物质基础。
秦岭孕育下的宝鸡市凤翔区,有深藏于地下300余米的深层甘泉名为玉泉。玉泉水富含偏硅酸、锶等多种矿物质,还含有锂、锌、硒、碘等微量元素,用这样的水酿酒,不仅有利于曲酶糖化,更能充分发挥酿酒微生物的作用,从而赋予柳林酒独特而迷人的口感和风味。长期以来,在秦岭的庇护下,柳林镇逐渐聚集了大量适宜酿酒的微生物群系。这些微生物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对酒水中酸、酯、醇等香味物质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关键作用,同时也极大地加速了酿酒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为凤香独特风味的塑造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秦岭不仅是柳林酒得以发展和传承的生态基因,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与文化中枢。15万年前蓝田人在此繁衍生息,随后半坡人、郧西人和仰韶人留下足迹。传说中,华胥氏建国、神农氏尝百草、轩辕氏战蚩尤、周公旦制礼作乐,更为秦岭增添了神秘色彩。自周武王灭商定都镐京开始,秦岭也同中国王朝的兴衰紧密相连。秦德公迁都雍,秦国凭秦岭开疆拓土,嬴政统一中国,汉朝刘邦入主关中建立西汉,直至唐王朝建立,秦岭见证了中国历史上13个王朝的兴衰,现如今的陕西省会 —— 西安也因为秦岭的庇佑成为重要政治中心。秦岭,是中国之魂、文化之根。置身于秦岭之中,仿佛踏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沉淀与文化记忆,我们不仅能看到南北交汇的壮丽山河,更能感受到中国文化千年来生生不息的力量。
赏何尊:解读鼎纹密码,品味酒香传承
1927 年,宝鸡出土的周公东征方鼎上刻有 “酓(饮)秦酓” 三字。经古文字学家陈梦家先生考证,“秦酓” 即秦酒,产自周秦时期的秦地,也就是现今柳林酒的产地 ——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秦酓” 二字,不仅是中国品牌酒的首次记录,更是柳林酒早期发展的重要见证。1963 年,国之重器 —— 何尊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今宝鸡市陈仓区)意外出土,它又一次印证了西周时期,在如今宝鸡地区所在的关中平原区域酒文化的繁荣昌盛。柳林酒(即西周时期的 “秦酓”)这款西周时期的佳酿,凭借独特的酿造工艺和醇厚的口感,成为当地颇具代表性的佳酿,和国之重器 —— 何尊一样,在祭祀、宴饮等重要场合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何尊通高 38.8 厘米,口径 28.8 厘米,重 14.6 千克,方身圆口,长颈鼓腹,高圈足。其设计融合了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深刻理解,纹饰更是精美绝伦,其底部 12 行 122 字的铭文,尤其是 “宅兹中国” 四字,更是意义非凡,这不仅是 “中国” 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更标志着早期 “中国” 概念的形成。
想象一下,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一场庄重盛大的祭祀仪式正在进行。何尊被庄重地摆放在祭台上,其腹中或许正盛放着香气四溢的 “秦酓”。在香烟袅袅中,祭司们身着华服,手持酒器,将 “秦酓” 缓缓洒向大地,以敬神灵和祖先。这一仪式,不仅体现了西周时期对祭祀的高度重视,更反映出柳林酒在中华文化中的特殊地位。柳林酒,作为沟通人神的媒介,承载着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对祖先的追思,这是中华文化中尊祖敬宗、崇尚天地信仰的直观体现。而何尊作为承载这一神圣仪式的重要礼器,其本身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柳林酒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西周时期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足以说明,柳林酒(彼时称 “秦饮”)在这些庄重且盛大的仪式中,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与真挚祝福,彰显着尊贵而独特的地位,成为连接人与神灵、人与人之间情感与礼仪的重要纽带。它与何尊一起,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喝柳林酒:一口饮尽三千年,领略岁月风华
柳林酒,作为中国凤香型白酒的卓越典范,其历史的源头可追溯至遥远的殷商时期。三千多年的悠悠岁月,不仅赋予了柳林酒醇厚绵柔的口感,更在时光的沉淀中积累了深厚且独特的文化底蕴,使之成为中国酒文化星空中一颗耀眼夺目的璀璨明珠。
殷商晚期,柳林一带孕育出了 “秦饮”,并有幸成为王室御酒,开启了它辉煌的历史篇章。秦朝时期,秦人以其刚健之风统一六国,奠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柳林酒作为庆典之酒,见证了这一伟大历史瞬间,它的风味与气韵中,承载了秦汉时期的精神特质。在那个时代,何尊所代表的文化正统性与柳林酒所蕴含的欢庆氛围相互呼应,共同书写着历史的篇章。
时光流转至唐代,迎来了柳林酒发展的黄金时期。从 “贞观之治” 到 “开元盛世” 的 120 余年间,柳林镇酒坊林立,多达 40 余家。唐高宗年间,吏部侍郎裴行俭初遇柳林酒时,便被其独特而迷人的香气深深吸引,当即赋诗一首:“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此诗一出,柳林酒名声大噪,成为社会各界人士竞相追捧、品尝的佳酿。
清末民初,柳林酒以 “凤翔烧酒” 之名飘香海外,屡次在国际上获奖。当时的凤翔,呈现出 “烧坊遍地,满城飘香” 的繁荣景象,过境路人常常 “知味停车,闻香下马”,以品尝柳林酒为一大乐事。在这一时期,柳林酒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还成功走向国际市场,向世界展示中国白酒的独特魅力。
如今的柳林酒,在传统凤香型白酒酿造技艺的基础之上,独创了 “19985123” 工艺,在整个过程中,酿酒师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与精湛的技艺,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的温度、湿度和时间,每一滴都蕴含着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和匠人的辛勤心血。
纵观柳林酒三千年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历代酿酒匠人智慧结晶、工匠精神的延续,更是秦人精神的凝聚、中国文化的化身。这瓶凝结时光的液体,藏着中国人最深的仪式感 —— 周人用它祭天地,秦人以它砺胆魄,唐人举它醉明月。如今,当酒液滑入喉间,齿颊留香的不只是凤香型白酒的九酝层叠,更有青铜鼎纹的厚重、唐诗墨迹的恣意,以及秦岭终年不化的雪意。
登秦岭,赏何尊,喝柳林酒!3月1日,2025(首届)柳林酒文化盛典即将盛大启幕!柳林酒邀你探柳林酒脉之源,溯柳林文化之根,共同解锁柳林酒尘封三千年的浪漫与深情。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