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秦柯
2月13日下午,同事邓波的视频新号“波波圈”开张,起手就是直播,话题时令,嘉宾扎实,直奔“酒业第一社群”而去。选题缘起资深品牌专家、酒企职业经理人邓厚兴的一篇《酱香大众市场的突围与价值重构》(详读请关注近期「糖酒快讯」公众号),栏目尚属内测阶段,但在两个下午总共不到三小时的过程中,仍有前后四百多业内朋友进直播间观看并参与了讨论。
与第一期《波波圈》几乎同时,我的前同事权图老师一年一度的“酱酒报告”也在线上发布,两边不约而同,都谈到了酱酒大众化。
「权图报告」中开宗明义的指出“酱酒大众化是伪命题”,「波波圈」第二天的直播也就由此延续探讨。场上另一位嘉宾,全程参与酱香热的国台青云系列运营商、成都「陶最」操盘手郭晓霜站在了“正方”立场,与“二邓”展开精彩辩证。
大概为了平衡一对二的局面,郭总狠狠“CUE”了一下我:“秦柯一年多前就说过「酱酒大众化是个伪命题」”……线上观战的我听完始终,觉得他不大厚道,因为我们多次争论,明知我的逻辑与权图老师及他本人在思考维度上有本质不同,但为利战,他只说了我的结论,不为我解释逻辑,而逻辑决定结论,同一句话并不意味着同一思维,这是语言学陷阱。
其间差异,一言以蔽之:他们是香型框架下的推论,我是“去香型”框架下的探讨。
我之“酱酒大众化是伪命题”的背后逻辑是:“大众化”就是“大众化”,正如“大众”就是“大众”,不存在酱酒的大众、浓香的大众或清香的大众之区别,在共同市场中,“大众”只能作为一个非常确定的定义存在。所以,出发点不同,一个从自产业,一个从自市场。
笼统划分,大众市场白酒消费者主力购买的目标上线在二百元左右,他们会不会因为你是酱酒就变成二百五?我看可能性不大。
我的完整观点是:酱酒大众化是伪命题,但任何一个酒企耕耘大众市场,都是真命题。而且从白酒行业的整体性出发,大众市场不仅是真命题,在未来还会是主命题。
举个不算十分准确的例子——如果你说“国窖1573做平民市场是伪命题”,我想没有人会反对,但如果你说“泸州老窖做平民市场是伪命题”,我想没有人会同意。
与高净值人群或其他所有阶层一样,大众有大众独立的消费意志和审美系统,并非唯价格论。
再举一个高端市场的下沉例子,虽未涉及大众,也能说明问题。刚刚过去的几个月里,「茅台1935」以价格为主轴进行战略调整,通过挤压式竞争所取得的可观战果,窃以为主要来自本来的酱酒消费市场,形成的压力也主要由这个价格带上的酱酒品牌来承受。
据邓厚兴年前在山东、河北、河南等主要市场走访调研,无论是五粮液、汾酒这些其他香型全国品牌,还是古井、今世缘等区域龙头,都没有因之受到明显冲击,跟部分酒商交流,也是如此。这说明价格下沉对市场下沉而言只是必要条件,绝非充分条件。
在我看来,只要在香型框架下讨论,“酱酒大众化是伪命题”和“酱酒大众化是真命题”其实都是一回事。直白一点,是在说“酱酒企业能不能做大众市场”或“酱酒企业该不该做大众市场”。而这个问题的出现,是环境变化和行业发展到今天的结果,也是酱香热退潮后的被动衍生问题,它既关于对泡沫期遗留问题的解决,也关于对后泡沫期酱酒价值取向的预置。
同时,“酱香大众化”的命题背后有一种若隐若现的香型优越感,这在“真”“伪”两派之间有着深层共识。认为该做、能做的,似乎觉得只要酱酒放下身段,就能轻而易举对大众市场形成降维打击;认为不该做、不能做的,也并没有更多地顾虑大众市场接受度,倒像是在担心大众市场会把酱酒的品类价值和品质水准“带坏”。
此前与郭总讨论时,我发现他总是会围绕“坤沙”等酱酒核心工艺的成本去推演大众化的可行性,但问题是,截止目前,并没有哪条国家规定或行业标准把包括“碎沙”在内的其他工艺排除在酱香之外。如此,要在解决“大众酱酒是不是伪命题”之前,就得先去解决“碎沙酱酒是不是伪命题”,否则,今天的结论就该变成“坤沙大众化是伪命题”而“酱酒大众化是真命题”。
必须强调,说“酱酒大众化是伪命题”,我指的是并不存在一个尚未被开发的专属于酱酒的大众化市场,大众市场早就存在,且产品更加饱和,竞争更加激烈。
但酱酒企业做大众市场却不是伪命题,因为白酒消费端已然发生不可逆的变化,要生存发展必须结构性经营。至于是不是一定要用酱香工艺去做,或是不是一定要用坤沙工艺去做,那就看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了,最终捕获消费心智的终究是品牌而不是香型。
毕竟大家都知道,在酱香热之前,现在的许多酱酒企业并不是以生产酱酒产品为主的,茅台也曾开发过不少浓香产品。
如今,「茅台1935」纾贵至中产市场,下一步「茅台王子」、「迎宾」会不会陆续回归大众生活呢?本就是“从群众中来”的,再“到群众中去”,我看不光是政治正确,在战略上也无可厚非。
事实上,当下除了少数几个领军者之外,绝大多数酱酒企业在品牌、营销、管理和组织等系统能力上,与其他香型的主流企业乃至地方强势企业相比,是有很大差距的,而大众市场的复杂性,又决定了其对系统能力的要求,并不是在高端市场之下,而是在高端市场之上。
所以酱酒企业做大众市场,其实是进入了一个并不具备综合竞争优势的战场,用香型主导战略是绝不可取的。「香型优越」意识对决策而言,是极其危险的。
应该明白,酱酒进入大众市场,最多是“旧时王谢堂前燕”,百姓家即便再寻常,也要在其屋檐下低调安家,令人赏心悦目。而不是张大户赐给武大郎的娇妻美妾,自觉降了身份,可以随性而为。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