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贾湖遗址,被确认为中国二十一世纪一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其考古成果在世界具有非常大的震憾力。并被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显要位置,垂青史册。经专家鉴定,贾湖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具有确定时期记载的文化遗存”,是“人类从愚昧迈向文明的一道门槛”。作为9000年前人类文明文化的象征,贾湖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贾湖遗址,先后经历了8次考古发掘,共揭露面积3017.1平方米,清理出房址62座,陶窑12座,灰坑470座,墓葬541座,出土陶、石、骨等文物及文物标本近6000件,骨笛40多支,契刻符号17例,碳化稻米数千粒。出土的近6000文物及标本,主要包括陶、石、骨器、动物骨骼和植物遗骸,文物种类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和原始宗教用品等。出土的陶器有鼎、罐、壶、钵、三足钵等等;骨器有骨笛、杈形器、镖、镞、针、锥、匕、环等;石器有斧、铲、镰、磨盘、磨棒、砧、锛、凿、环和萤石串饰、绿松石坠饰等;植物遗骸有碳化稻米、野大豆、菱角、莲藕、葡萄、栎果等;此外,还有鹿、牛、猪、狗等野生或家养动物、丹顶鹤、天鹅等鸟类动物、龟、鳖、鲤鱼、扬子鳄、蚌类等水生动物的遗骸。发掘出的11项“世界之ZUI”,为研究当时的经济、技术、文化、艺术和社会发展状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1 世界上ZUI早的可吹奏七声音阶管乐器
贾湖遗址出土了40余支骨笛,是迄今世界上出土个数ZUI多、保存ZUI为完整且能吹奏七声音阶的ZUI早管乐器实物,有两孔、五孔、六孔、七孔、八孔之分。贾湖骨笛由鹤类尺骨制成,长度大约在17.3—24.6厘米之间,研究人员在一些骨笛上发现了计算开孔位置留下的刻度,反映出贾湖人对乐器的制作、音阶的选择都有自己的要求和标准,经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黄翔鹏等音乐家对七孔笛测试,以斜吹的方式可奏出七声音阶。这一发现推翻了中国七声音阶外来说。相关研究成果的报告发表在英国《自然》和《古物》杂志上。通过进一步研究,专家发现骨笛能完整吹奏现代乐曲——河北民歌《小白菜》。经标准测音仪器鉴定显示,贾湖骨笛的音标达到国际标准钢琴中央C调,神奇的音准让现代人也不禁赞叹。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研究院王子初说:“贾湖骨笛的发现,是人类最重大的音乐考古发现”。
#2 世界上ZUI早的酿酒起源地之一
1877年留声机发明,你能听到的历史有136年;1839年照相术产生,你能看到的历史有174年;而贾湖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让你能品味的历史上溯到——9000年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导师、贾湖遗址主要发掘者张居中教授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帕特里克·麦戈文教授等合作,通过对出土陶器内壁上的残留物进行研究证明: 生活在9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贾湖先民,已能酿造含酒精饮料,这是已知世界上ZUI早的酒。关于这项研究成果的报告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这项报告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消息,这是第一次获得有关证据。麦戈文在提前刊登的《国家科学院学报》电子版中报告说,“在人类社会进程中,发酵饮料对于许多社会关系、医药发明、世界文化等十分重要,在人类文化技术发展中扮演了一个关键角色,为农业、园艺、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美国角沙头镇一家啤酒厂根据贾湖酒的几种成分,运用现代工艺制作出了“贾湖城”牌啤酒,售价高达12美元一瓶,仅供美国高端人群消费。
#3 世界上ZUI早的文字雏形之一契科符号
在贾湖遗址第六次发掘中发现了龟甲契刻符号。贾湖遗址共发现17例刻符,其中龟甲上有9例、骨器上有3例、石器上有2例、陶器上有3例。经碳14测定距今约8000年,早于殷墟甲骨文4000多年,领先于古埃及纸草文字与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ZUI早的文字雏形之一。专家研究发现,这17例刻符包含了汉字所有的笔画构成,点、横、竖、撇、捺、勾都有,笔画顺序也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与现在的汉字结构基本一致。因而有学者认为这些符号应是一种原始文字,并且很可能是汉字的滥觞。
#4 世界上ZUI早的稻作农业起源地之一
贾湖遗址发掘出土了数千粒炭化稻米,以及石铲、石镰、石磨盘、石磨棒等成套农具。中国农业大学王象坤教授等人经过研究,确认贾湖先民已经能把野生稻培育成人工栽培稻。贾湖古稻是一种籼粳分化尚不明显且含有一些野生稻特征的原始栽培稻。贾湖古稻的发现,是淮河流域及以北地区年代zui早且具有明确农具共存现象的稻作遗存。资料表明,当时贾湖的气候环境大致与现在的江淮地区相当,存在适宜稻类作物生长的气候和环境。研究人员推测贾湖先民在漫长的冬春季单靠渔猎和采集难以果腹,不得不转向栽培易于增产又便于储藏的谷物,来获取必要的食物来源,但是采集、狩猎和捕捞仍占主要地位。
#5 世界上ZUI早的家畜驯养地之一
在贾湖遗址,考古人员不仅找到了稻作农业遗存,还发现了数量众多的猪骨,从猪牙的排列,咀嚼面形态的大小等多方面研究得出结论,距今8000年前后,贾湖人已经开始尝试将野猪驯化为家猪,是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家猪。家畜驯养为贾湖人稳定的肉食来源创造了可能,也为增强人的体质、加快人口增长提供了动力。此外,贾湖遗址还发现了十多个埋狗坑。狗死后被埋葬于房址周围,说明狗活着的时候帮助人看家打猎,死了之后继续守护主人,反映出狗与人的关系十分密切,而葬狗现象也可能是犬牲的先导。
#6 世界上ZUI早的手工纺织起源地之一
贾湖遗址内出土了一大批反映纺织技术的文物,如骨针、纺轮等,在许多陶器上发现有绳纹、网纹和席纹等样式。2016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龚德才教授的研究团队在国际期刊《Plos One》上发表长文《8500年前丝织品的分子生物学证据》,记述了贾湖遗址的重大研究成果:在贾湖两处墓葬的人类遗骸腹部土壤样品中检测到了蚕丝蛋白的腐蚀残留物。综合分析表明,贾湖先民可能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编织和缝纫技艺,能够利用天然纤维织造纺织品,并有意识地使用蚕丝纤维制作丝绸。
#7 世界上ZUI早的鱼类人工养殖行为起源地
贾湖周围大面积的湖沼带来丰富的水生资源。研究发现,贾湖的鱼大部分为青鱼和鲤鱼。日本著名鱼类研究专家中岛经夫分析了贾湖遗址出土的鲤鱼骨骼,得出贾湖鲤鱼一般在20厘米长、重量都在1公斤左右的结论。而鲤鱼这个时期才成熟产卵,这应是贾湖人有意的养殖行为,也是世界上ZUI早的人工养殖鱼类行为的原始迹象,体现出当时贾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及其利用自然的智慧。
#8 世界上ZUI早的原始宗教与卜筮起源地之一
贾湖遗址发掘中出土了叉形骨器、柄形器等随葬品组合,当时可能已出现原始宗教。一些墓葬中发现了成组龟甲,这可能和贾湖先民的龟灵崇拜有关。这些龟甲内部还装有数量不等的黑白两色石子,除了作为摇掷可发声的响器外,贾湖人将石子放在龟腹中可能是为了象征郑重和神秘。龟甲壳中的石子应是一种数卜道具。贾湖龟甲对研究宗教与卜筮起源意义重大。
#9 世界上ZUI早的绿松石装饰物
贾湖遗址发掘出土的绿松石制品大多为装饰品,都经过细磨和抛光处理,造型精美,表面润泽光滑,有些器物的透光性相当好,多置于耳部、颈部,反映出贾湖先民当时已萌发审美意识。有专家指出,贾湖先民开创了绿松石装饰物ZUI早的历史。最新研究指出,贾湖绿松石可能来自于沙河上游,就地取材,进一步反映出贾湖人发现事物、改造事物的开放思维。
#10 世界上ZUI早的鼎型器
贾湖遗址发现了大量鼎形器物,包括罐形鼎、盆形鼎、钵形鼎等,在一些墓葬中考古专家还发现了鼎、罐、壶的组合。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重要的礼器,是独特的文化元素符号之一。目前陶鼎的发明最早可以追溯到贾湖遗址,人类最早使用的鼎也应始于贾湖
#11 世界上ZUI早的人工栽培大豆起源地
大豆起源于中国,而最早的栽培大豆出土于贾湖遗址,距今约8000年。贾湖遗址出土大豆的尺寸和形态特征介于野大豆和栽培大豆之间,说明此时的大豆仍处于驯化之中。而距今4000年前的考古遗址中出土的大豆,形状就与现代的没有太大差别。另外,先民种植大豆是直接煮熟食用,称之为“豆羹”或“豆糜”。
回望过去,经历了数次发掘的贾湖遗址已经带来了诸多震惊世界的发现。但贾湖遗址神秘的面纱还没有完全被揭开,这颗当时最耀眼的文化明星,将永远闪烁在人类文明史的天空上,等待着我们继续去探寻和追逐......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