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行如隔山,这个说法对酱油一哥海天味业而言,真的不是事。继冰淇淋、食用油、火锅底料、大米、苹果醋、日用百货之后,海天味业又布局了植物蛋白饮品赛道,推出了益生菌豆奶。
豆奶能否热卖还需要观察,但海天之前跨界的这些产品已经用数据证明了这事很难。以象州丝苗米为例,在海天官方旗舰店里仅有100+人付款,海天450ml*2瓶装规格的苹果醋仅有700+人付款。
不仅如此,最近海天味业也很烦恼,毕竟市值蒸发超过5100亿也不是个小事情,以至于海天味业董事长庞康提议,出资不低于5亿元、不超过8亿元,通过二级市场回购公司股份。
而他之所以提议回购,就是觉得公司股价不能反映公司真实价值。
不知道是不是在去年的科技与狠活事件中得到的经验,海天味业本次推出的益生菌豆奶配料表很干净,包括水、大豆(非转基因)、白砂糖和食用盐,同时特别添加了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以增加产品对肠道健康的益处。
整体包装以白、蓝为基调,正面仅印有“喜悦物产”的logo和“益生菌豆奶”字样。值得注意的是,喜悦物产是由海天味业100%控股投资的公司,法人为海天味业副总裁、财务负责人管江华,经营范围包括食品销售等。
图据网络
抛开配料表不谈,海天这次涉足的植物蛋白饮料赛道,是个好生意吗?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共有5000+家植物奶相关企业,这其中的入局者,包括椰树、养元、露露等老牌植物蛋白品牌,小麦欧耶、oatoat、每日盒子、奥麦星球等创业品牌,以及蒙牛、伊利、君乐宝、达利、达能、维他奶、喜茶等跨界巨头。
随着新老品牌的“正面交锋”,整个植物奶细分市场的竞争态势更加趋向白热化,在调味品领域擅长的海天味业,在运营豆奶方面,缺乏了相应的品牌、渠道和营销能力。
不过,也有行业人士对第一食品资讯表示:“豆奶和酱油都需要使用大豆做原料,对于海天而言,能够通过规模优势控制产品的成本,增加毛利润。从而把这个豆奶作为补充性产品也未尝不可”。
面对海天的跨界,调味品行业专家、沃顿国际营销机构董事长祝启明表示,如果海天能精耕饮料行业,重新树立起行业新的竞争门槛,加之资本助力,也许饮料会成为新的增长点。如果不是全力以赴,只是尝试性推广,要想在饮料行业与那些成名多年的专业企业竞争,大胜的可能性不大。
海天之所以频繁跨界,与其不振的业绩密不可分。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餐饮收入2.43万亿元,同比增长21.4%。餐饮业复苏十分明显,海天味业作为与餐饮强关联的企业,发展却并不理想。上半年实现营收129.66亿元,同比下滑4.19%;归母净利润30.96亿元,同比下滑8.76%。
财报数据还显示,今年上半年海天味业旗下酱油、调味酱、蚝油的营收分别为67.98亿元、13.37亿元、2.2亿元,分别同比下滑9.28%、5.96%、0.53%。
图据网络
其中拖后腿的竟然是海天的主力产品酱油,其下滑幅度也最大为9.28%。
反观同在酱油赛道的中炬高新、千禾味业,今年上半年酱油收入增速分别为7.51%、60.06%。对于千禾味业酱油增速明显快于同行,海通证券在10月12日发布的研报中认为,主要系添加剂事件后消费者对零添加认知度显著提升。
将时间拉长维度,从2018年到2022年,海天味业的净利润分别为43.65亿、53.53亿、64.03亿、66.71亿、61.98亿,增速分别为23.60%、22.64%、19.61%、4.18%、-7.09%,呈现出不断下跌的态势。
10月17日,海天味业新增了1家机构对其2023年度业绩做出预测。6个月内累计共37家机构,预测2023年净利润均值为63.74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2.84%,仅仅是微增而已。
海天味业也在半年报中坦言,尽管报告期内各行各业生产经营的外部环境开始逐步走向全面正常化,餐饮业的复苏也为调味品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公司依然面临着餐饮逐步恢复尚需时间、行业内企业竞争愈发激烈、部分原材料价格依然处于高位的经营环境。
无论如何,想要巩固酱油一哥的地位,海天迫切需要找到将营收和利润拉回高位的措施与产品,而跨界被视为有效手段之一。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海天味业跨界的大米、冰淇淋、饮料甚至是预制菜,都没有在市场上激起大的浪花。
更糟糕的是,在调味品赛道上除了已有的传统玩家之外,也出现了很多跨界而来的新对手。
比如,早在2015年,金龙鱼就通过引入酱油品牌“丸庄”切入调味品赛道;另一粮油巨头鲁花也早已启动多元化布局,首先跨界布局的就是调味品赛道。此外,自嗨锅、海底捞、杨国福、小肥羊、呷哺呷哺等餐饮企业也开始积极进军调味品市场。
你盯着别人的碗,别人看着你的锅,这让海天味业的竞争压力更大了。
二级市场上,海天味业的日子同样不好过。去年秋天的科技与狠活风波致使其股价遭遇重创,如今一年已过,海天在资本市场再次受伤,10月16日其股价大跌7.89%。
这也让海天味业迫不及待地采取了相关措施。10月16日收盘,海天就发布了董事长提议回购公司股份的公告。
具体为,通过上交所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已发行A股股票,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5亿元(含)、不超过8亿元(含),回购价格不超过董事会通过回购决议前3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150%。本次回购股份,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
最高点时的2021年1月,海天味业股价219.58元/股,市值高达7114亿元。
回购公司股份的公告发布之后,海天味业的股价也只是短暂地回暖了一天。截止10月17日发稿时,海天味业的股价是35.41元/股,总市值1969.01亿,相比最高点,跌掉了5145亿。
海天的股价还能回到高点吗?
图据网络
在第一食品资讯看来,二级市场的表现往往和消费市场的业绩密不可分,但是海天味业在调味品领域的体量已经很大,再想要高增长,也会变得愈发困难,毕竟随便10%-15%的增长,就是巨大的量。
举个例子,海天2022年营收256亿,2023年假如在2022年基础上增长10%,就需要多出来25.6亿的营收增长。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2022年千禾的营收是24.36亿。海天增长10%约等于再造一个千和,这可能性太小了。
从大盘来看,调味品行业目前总需求增长在放缓,品牌之间的竞争就是近身肉搏,一个多吃点市场蛋糕,别的品牌就会饿死。这样的存量竞争,才是最残酷也最激烈的。
而这样的存量竞争,不仅是对于海天味业,亦或者说是整个快消品行业来说,都是接下来几年不得不面对的局面。想要胜出,拼的是创新、服务、性价比、情绪价值、理性消费。
同时,诸如像海天这样频繁跨界的现象,我们也想说人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企业也一定要去做自己熟悉且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和项目。因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果跨界太多,范围、路程太远,能够掌控的能力就会弱化,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
作者丨小满
编辑丨照照
视觉设计丨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