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太白酒肆”吗?
若说“太白酒肆”,我们还得从历史悠久的“酒肆”缓缓说来。
“肆”,最早出现于甲骨文中,作名词时有“贸易场所、商店、手工作坊”之意。酒肆,即为贩卖美酒的场所,是对中国古代酒舍、酒店及酒楼的统称。
商周时期,作为庙堂祭礼的酒,还是皇室贵族的专享。直到秦汉之际,中华民族进入大一统时代,美酒佳酿才逐渐走向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精神文化和生活娱乐的重要一部分。卓文君“当垆卖酒”的故事,正是酒肆在大众生活中逐渐活跃的表现。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对娱乐的需求不断提升,酒肆在不断进化的同时,消费人群也越来越广泛。来喝酒的顾客不再限于上层的有钱人,而变成了“士农工商”各行人士都会到酒肆饮酒聊天、消遣作乐。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从汉代到唐宋再到元明清,市民文化的崛起、诗词画赋的兴盛促生了无数狂放嗜酒的文人名士,大批酒楼酒店拔地而起。这种汇聚美酒美食、文人雅士、甚至歌舞表演的营业形式,灯火辉煌、热闹非凡,极大的满足了当时人们的娱乐需求,其热闹与繁华程度远胜于其他营业场所。
尤其是在唐代,在开放包容的盛世之下,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催生中,海外使节、各国商贾,以及全国各地的来客云集长安城下。由于酿酒业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的逐渐繁荣,唐代的酒肆行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全国最有实力的酒肆群体聚集于长安城,遍布坊市之间。据有关统计,当时长安城内外,仅酒肆就有上千家。从国度长安到全国各地,从繁华都市到乡村僻野,酒垆、旗亭、酒楼等各种档次的酒肆如雨后春笋,星罗棋布。
唐代的酒肆行业深入到城乡的各个角落,凡有人烟的地方就可能有酒肆。这些酒肆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唐人的饮食生活,而且促进和带动了整个城市商品经济乃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进一步发展。
唐人爱酒的醇香,更爱诗与酒的交融恣意、豪放不羁。杜甫一首《饮中八仙歌》将当时号称“酒中八仙人”的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在诗酒中相会,打造出一番惬意、潇洒的诗酒场景。
“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太白,与太白酒有着颇深的渊源。盛唐时期,大诗人李白翻越太白山,夜宿金渠镇,饮罢眉县当地产的太白酒后,诗兴大发,挥笔写下千古佳作《蜀道难》。李白以此诗为引,拜会了当朝名仕、秘书监贺知章。贺知章读后拍案叫绝称李白为“谪仙太白”,广为流传。“谪仙太白”的美誉也使太白酒在唐代声名大振,达到昌盛时期。
那时的长安,已是人口百万的国际大都市,酒业蓬勃发展。李白的声名大噪,带火了当时写诗时畅饮的太白酒。为了招揽生意,店家们纷纷端上“太白酒”,或挂上“太白遗风”、“太白酒家”招牌来招揽生意,“太白酒肆”的金字招牌应运而生。不仅京城如此,汴梁等大都市也纷纷开始效仿,太白酒的美誉香飘九州。
转眼已越千年。长安城外百余里的秦岭主峰太白山,依然傲视群雄,以甘霖之泉孕育着古老酒乡眉县的美酒——太白酒。昔日的长安,已成为深受新一代年轻人喜爱的现代化都市——西安,每每爆红于网络。
2022年4月28日,中国首个沉浸式唐风市井文化生活街区——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正式开市。唐风唐艺美不胜收,唐人唐戏应接不暇,唐俗唐趣大放异彩,梦回盛唐,更要一品带着诗酒香的太白佳酿。
有人说,西式“酒吧”如剧院,人们在此休闲娱乐、看多样人生;有人说,中式“酒肆”如舞台,每一位酒友都在此演绎出自己的美好体验。挥毫吟诗作赋,横撇竖捺写出酒中豪气;品尝糕点佳肴,杯盏之间畅叙情谊!
为了满足广大朋友对盛唐风土的沉浸式体验,也为了让更多朋友品鉴到太白酒的历史与醇香,太白酒业在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花重金打造了集唐风美学与诗酒醇香于一体的“太白酒肆”。
作为街区占地面积最大的店家,“太白酒肆”备好了美酒佳酿、小吃趣玩,为每一位穿越盛唐的朋友,接风洗尘、共享闲适。
长安十二时辰·太白酒肆,欢迎您的到来!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