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酿酒大师,我只是茅台镇的一名普普通通的酿酒人”。
11月,正值酿酒繁忙时节,早上八点在父传子的酒厂中一个身形略显拘留的人影穿梭在忙碌的人群中。“质量是盯出来的”、“生产中不能发现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每个酿酒人都应该是品酒师,就像了解自己的孩子一样,了解自己酿的酒究竟是啥味道”......这是他时常对员工说的话,自父传子成立以来他总是”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他是曹光亮,一个土生土长的茅台镇酿酒人。
曹光亮出生于1973年,受祖辈的影响,从小闻着酒味儿长大,对酒的酿造过程充满了好奇。13岁时,父辈在茅台镇清明生产队创办了(名乡酒厂),跟着父亲学习酿酒,这是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酒。1993年,茅台酒厂扩建征用土地,“农转非”进入茅台酒厂,脱离了农民户口的他投身于自己热爱的事业,进入了茅台酒厂工作。
“工作的历程很艰辛,酿造工艺非常复杂,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这是曹光亮在讲述自己的经历时发出的感叹。初入酒厂,繁冗复杂的酿造工艺对于他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细微的差池就有可能前功尽弃。祖辈的酿酒经历告诉他,此刻必须坚持!得益于自身不畏艰苦的品质,咬牙一坚持就是二十多年。
平凡更见伟大,曹光亮在茅台酒厂坚持了23年,曹光亮将自己的青春尽数交付给了茅台酒厂。期间经历了员工、副班长、班长、酒师的层层磨砺不断向上攀岩。亦或是偶然的无心插柳,为自己的发展迎来了一片绿荫。2004年,茅台酒厂在各车间挑选产质量排名前三的52名酒师班长,前往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大专班进修,曹光亮赫然位在其中。
进修期间,实践经验丰富的曹光亮不断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反复推演着酿酒的细节步骤,为自身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学成归来,继续在茅台酒厂工作,在酒师的岗位中一待就是7年。通过考试后提拔到生产管理部工作(职务:工艺员)。先后在201厂五车间、八车间、十一车间、二十一车间、制曲六车间分管生产工艺流程。
2016年,曹光亮在朋友的启发下萌生了创建公司的想法。最初,曹光亮是拒绝的,茅台酒厂二十多年的工作经历告诉他,创办企业并非一朝一夕。但后来为何会有创办企业的打算呢?是朋友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哪怕你的酿酒技术再好!没有了传承终将会没落,曹光亮说;但,万事开头难,企业发展的第一步难在了公司命名上,一次偶然的机会族中的长辈说,将公司名称命名为“父传子”更贴切,寓意子承父愿代代相传。
公司名称的落地,让企业发展开始步入正轨。23年的酿酒经历培养了曹光亮一丝不苟的精神,提出了“人人会上甑、人人会摘酒、人人会做窖底、人人会做窖面、人人会管理窖池”的“五项全能”发展目标。但是这一观念是空前的,遭到了部分工人的不理解,相继的离职人员使得酒厂恢复了最初的宁静。此时此刻,曹光亮深知,妥协意味着放弃,但初心不改的他毅然而然的选择继续前行,最好的坚守就是创新,总得有先行者迈出第一步才能有后来者。员工慢慢明白在公司工作不仅仅能挣到一份稳定的薪酬,还能学到其他地方学不到的酿造知识。
“我的目标就是要将一支杂牌军,带领成为一支正规军,历程虽然艰难,但酱香酒需要传承”曹光亮说。正如他所深爱的读本中所言,“我认为,要找到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也是从这一刻开始,6年来寒暑不断,酿酒生产现场成了他的“办公室”。言传身教、倾囊相授,曹光亮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在分秒与毫厘之间毫无保留的进行传承。不仅如此,为了更好的激励员工,公司采取比赛形式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引导员工”带着问题去工作“为什么要这样干?不这样干会导致什么后果?让员工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用心培养技能人才。
如今,公司在短短几年中,父传子酒业有限公司在茅台镇酱香酒酿造企业当中有了一席之地,公司打造了父传子(家宴、盛宴、贵宾)、曹师讲堂、父子酿、师带徒、父传子煮酒论英雄、父传子酿酒大师等6个系列优质大曲酱香型白酒。不仅如此,还为其他企业培养输送了大批制酒、制曲技能人才。遵义市仁怀市酒业协会秘书长对父传子曾有着这样的评价“如果父传子都酿不出好酒,茅台镇很多酒企都要倒闭”。当提及父传子当下的发展情况时曹光亮表示,目前的情况离自己的预期还很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傍晚8点,曹光亮仍然奔波于酿造生产一线,此时,厂区内的灯光显得格外明亮,照亮了忙碌中的酿酒人,也照亮了一个酿酒人所钟爱的一生。时间在此刻停顿,人影却来回穿梭。仿佛回到了1993年的茅台酒厂,同样熟悉的身影,同样熟练的动作,同样的饱含深情。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那份初心不变,那份酱香也依旧永恒。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