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赊店豫品”带您品味厚重河南之中华第一龙

糖酒快讯周新谟 + 关注 1个月前
 
赊店老酒是大家熟悉的历史文化名酒。
最近,赊店老酒推出了“赊店豫品”栏目,带领大家一起了解厚重河南。
今天介绍的内容是:中华第一龙。

        历史其实并没有成为历史,它的气息会沿着岁月的长河飘落到我们身边,成为永不褪色的新闻。这大概便是人们现在常说的历久弥新。

 
而对历久弥新的最好注脚,当是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破土而出的“中华第一龙”——6500年暗无天日的陪葬生活不但没有掩埋掉它的光环,反而添加了它的神秘与璀璨。甚至于连全国统一编写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把《中华第一龙》一文收录其中。


谁又能想到,濮阳,这个建市仅38年的新城,竟是“活”了6500岁“的中华第一龙”诞生的地方。中国是龙的故乡,在龙的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西水坡龙虎图案“中华第一龙”的发掘,不仅将中华文明向前推进了1500年,更使得华夏儿女心目中的神圣图腾在此刻定格为永恒。
 

西水坡龙虎墓出土“中华第一龙”
在河南省濮阳市的西南隅,曾有一片地势较低、常年积水、芦苇丛生的沼泽地,当地俗称其为西水坡。1987年5月,濮阳市文物部门在此配合中原化肥厂引黄供水调节池工程时发现古文化遗址一处,因其地而名之为西水坡遗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龙虎墓。

 
墓主系一壮年男性,仰身直肢葬式,头南足北,身高1.84米,可见其生前为一身材魁梧的男性。其右侧由蚌壳摆塑一龙,头北背西,身长1.78米,高0.67米,昂首曲颈,张口瞠目,弓身长尾,前爪扒,后爪蹬,做灵动奔走状;左侧为虎,头北背东,身长1.39米,高0.63米,头微低,目圆睁,形似下山之猛虎。
在此墓东、西、北三小龛内各葬一少年,其西龛人骨长1.15米,似女性,年约十二岁,头有刃伤,系非常死亡,像殉葬者。另外在图案的西部和北部,还分别有两处蚌壳,西部的蚌壳较乱,无一定形状与规律,疑为摆塑图案后的遗留;东部的蚌壳为在一对人胫骨旁摆塑成三角形的图案。

经碳十四测定,该墓的年代距今约6500年,也就是差不多炎黄二帝的年代,由此就将我国龙文化的历史提前到6500年前,是名副其实的“中华第一龙”。河南濮阳也因此被命名为“中华龙乡”和“华夏龙都”。
“万岁星象”濮阳蚌塑天文图研究表明,龙虎墓墓穴的形状代表了二分(春分和秋分)日冬至日太阳的运行轨道,而东、西两具人殉的头部恰好分别位于二分日日出与日落的位置,北面一具人殉的头部则正好指向濮阳冬至日太阳初升的地方,且相当准确。
 
这些事实促使当时的学者不得不将该墓穴这一奇观现象与《尚书·尧典》的记载加以联系。在这部书里,古人当时已经有一个很完整的观念,认为春风、秋分、夏至、冬至由四位天官分别掌握着,即所谓的“分至四神”。如次看来,该墓中的3个人殉就是分别象征司掌春分、秋分和冬至的神了。
此外,在墓穴中出土的蚌塑遗迹中,除了蚌龙与蚌虎,还有蚌鸟、蚌麒麟等。在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卢嘉锡总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天文学卷》中,第一章第一节就说到:“龙、虎、鸟、麒麟四象图像匹配出现实非偶然,有理由认为它们应该是四象系统的早期图像。”
 
濮阳西水坡6500年前的蚌塑天文图,比埃及金字塔中的天文图早2000多年,比巴比伦的界标天文图早3000余年。因此,无论是从文献学还是考古学上,中国的天文学都是世界古天文史上最先进的。

三皇五帝墓穴主人究竟为谁?
那么,在6500年前,把四象图腾搬到墓地,遨游星空的人,会是谁?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这座神奇墓穴到底是谁的或许比它自身所显示出来的科学史价值更令人神往。
 
著名神话学家袁珂在《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说:“濮阳是古雷泽,是龙出没的地方,‘中华第一龙’在这儿出土,黄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乘龙升天的人,所以雷、龙、黄帝之间具有特殊关系,因此西水坡龙虎墓的主人,可能是黄帝族的一位首领。”


但湖北师范学院原物理实验室主任段邦宁先生、河南博物院研究院张维华先生认为,黄帝的“年龄”还不够大,墓穴的主人应该是伏羲,只有他才够这么大“岁数”。
 

还有学者认为,墓主不是伏羲,而是蚩尤,证明的方法很复杂,但理由很简单:墓穴主人曾被腰斩,死于非命。而遍查传说时代的帝王,只有战神蚩尤系被黄帝所杀死于非命的。

著名考古学家、河南博物院研究员许顺湛先生认为,来自各家的说法都持之有据,但谁也谁负不了谁。大家都能接受的看法是,墓穴的主人为当时的部落首领,且生前地位非同凡响。
 
想想看,这6500年前的事儿,能“猜”到这个份儿上,实在是难能可贵了。
 

龙吟虎啸动天下,千年传承赊酒香。谨以赊店豫品,致敬“中华第一龙”,致敬6500年前的“万岁星象”,致敬厚重河南。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